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总第59期)
时间:2017/11/13 来源:译世界 浏览:2619
编者按
每一周,语言服务行业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小编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1月4日-11月10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本周要点
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举行
11月3日-5日,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举行。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精神,进一步加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来自全国164所院校300余名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王立非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有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商务英语规模方面,对于新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的资格论证和质量考核是一大考验。对于已有三届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院校来说,教育部的审核评估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二、考试方面,当今教育环境下,考试项目很多,有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四级、八级考试较前者更具难度,在外语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只会外语,所有院校都应加大力度去教育学生;三、商务英语“+”,想要发展商务英语“+”特色的院校,应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实训模式的建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22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开幕
11月3日-5日,第22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合办,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国际期刊Functional Linguistics (Springer)、国际期刊Journalof World Languages (Routledge)、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及智能应用中心和《中国外语》(CSSCI来源期刊)杂志社协办。论坛主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种建构:加的夫模式”。境内外300多名专家和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华南农大外语公众号)
第七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
11月3日-5日,第七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交通大学(南昌)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及江西省交通与工程应用翻译研究中心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会议主题包括话语的跨界与融合、话语与身份建构、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与社会发展、话语与社会生活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北爱尔兰、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以及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二百多名话语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外语期刊主编以及中青年学者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进行了六场主旨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罗选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辛斌授,香港大学教授Adam Jaworski,澳门大学教授Richard Fitzgerald,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迈曾,悉尼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玮,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田海龙分别就话语研究的文化传播、话语的互文性与对话性、多模态话语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全球治理的元话语实践、中国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路径、以及社会实践网络中的话语互动等问题,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话语研究公众号)
“新时代 新模式—2017中国翻译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文昌举办
11月4日-5日,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主办的“新时代 新模式—2017中国翻译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 在海南文昌举办,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译语通(GTCOM))作为主赞助商亮相。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翻译服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松出席并致辞,中译语通副总裁柴瑛受邀发表主旨演讲。
黄松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语言服务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语言服务体系建设则成为新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新趋势,特别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促进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语言服务与科技的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下语言行业新气象。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侨鑫集团联席总裁仲伟合受邀发表主旨演讲,分析了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仍存在语言服务行业地位不明确、尚未形成完整学科体系等问题,倡议成立宏观语言服务学和微观语言服务学,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期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有力地促进语言服务研究的繁荣发展。
柴瑛在主题为“AI时代的语言服务提供商”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语言服务业处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显著特征的新时代,语言服务提供商的核心资源除了客户资源,还包括技术资源、语言资产及协作资源等。在新技术的驱动下,随着语言产品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平台、在线和融合将成为新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中译语通着力打造全新语言能力平台,集成人工翻译、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协作管理等核心产品,挖掘数据的在线价值,以语言技术集成为核心举措,重构语言服务产业能动性;推动语言服务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度渗透,实现纵深发展。
在“翻译服务业标准化服务及应用”分论坛的案例分享环节,中译语通语言事业群营销中心总监宋伟铭与参会代表分享了《翻译服务规范》在规范业务操作、培养和影响客户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译语通在语言服务实务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背景下的国标适用范围的发展框架建议。在“翻译技术发展与应用”分论坛中,中译语通本地化事业部总监史四美从语言科技驱动行业融合的角度,系统介绍了翻译业务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并对中译语通自主研发的YeeKit平台进行了介绍,展现出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号召业界同仁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此外,产品经理宋雨衡,从技术创新、大数据应用、商业模式等多元化视角,对“译云”语言科技与“译见”大数据生态体系中的产品及平台级服务进行了详细介绍。(译云微信公众号)
“2017 当代语言学前沿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2017 当代语言学前沿论坛——语言、认知与心灵”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多个高校的70余位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就当今语言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长郑承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周长银以及学报全体编辑人员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上,我国语言学界的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袁毓林先生做主题发言表示,语言学家应该把语言置于人类进化与生存的现实境况下,来思考语言的设计原理和运作机制,从而对语言的结构方式和功能效用有更加切实的了解,进而开辟一种更具人文主义情怀的语言学研究进路。
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张亚旭副教授就“汉语句法与语义、话语语境相互作用的性质:来自事件相关脑电位的证据”做了主题发言。他的发言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探讨了汉语实时语言理解过程中,基于词类的短语结构建构与语义、话语指代加工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讨论了汉语句法与语义、话语语境相互作用的性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周长银做了主题为“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眼动研究”的发言。他认为,汉语关系从句呈现主语位置加工优势和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实验支持平行功能假说、视角转换假说、结构距离假说、基于相似性的干扰假说以及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理论,不支持线性距离假说、局部依存理论和典型语序理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每一周,语言服务行业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小编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1月4日-11月10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本周要点
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举行
11月3日-5日,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举行。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精神,进一步加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来自全国164所院校300余名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王立非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有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商务英语规模方面,对于新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的资格论证和质量考核是一大考验。对于已有三届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院校来说,教育部的审核评估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二、考试方面,当今教育环境下,考试项目很多,有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四级、八级考试较前者更具难度,在外语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只会外语,所有院校都应加大力度去教育学生;三、商务英语“+”,想要发展商务英语“+”特色的院校,应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实训模式的建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22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开幕
11月3日-5日,第22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合办,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国际期刊Functional Linguistics (Springer)、国际期刊Journalof World Languages (Routledge)、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及智能应用中心和《中国外语》(CSSCI来源期刊)杂志社协办。论坛主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种建构:加的夫模式”。境内外300多名专家和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华南农大外语公众号)
第七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
11月3日-5日,第七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交通大学(南昌)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及江西省交通与工程应用翻译研究中心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会议主题包括话语的跨界与融合、话语与身份建构、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与社会发展、话语与社会生活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北爱尔兰、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以及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二百多名话语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外语期刊主编以及中青年学者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进行了六场主旨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罗选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辛斌授,香港大学教授Adam Jaworski,澳门大学教授Richard Fitzgerald,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迈曾,悉尼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玮,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田海龙分别就话语研究的文化传播、话语的互文性与对话性、多模态话语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全球治理的元话语实践、中国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路径、以及社会实践网络中的话语互动等问题,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话语研究公众号)
“新时代 新模式—2017中国翻译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文昌举办
11月4日-5日,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主办的“新时代 新模式—2017中国翻译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 在海南文昌举办,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译语通(GTCOM))作为主赞助商亮相。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翻译服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松出席并致辞,中译语通副总裁柴瑛受邀发表主旨演讲。
黄松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语言服务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语言服务体系建设则成为新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新趋势,特别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促进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语言服务与科技的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下语言行业新气象。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侨鑫集团联席总裁仲伟合受邀发表主旨演讲,分析了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仍存在语言服务行业地位不明确、尚未形成完整学科体系等问题,倡议成立宏观语言服务学和微观语言服务学,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期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有力地促进语言服务研究的繁荣发展。
柴瑛在主题为“AI时代的语言服务提供商”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语言服务业处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显著特征的新时代,语言服务提供商的核心资源除了客户资源,还包括技术资源、语言资产及协作资源等。在新技术的驱动下,随着语言产品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平台、在线和融合将成为新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中译语通着力打造全新语言能力平台,集成人工翻译、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协作管理等核心产品,挖掘数据的在线价值,以语言技术集成为核心举措,重构语言服务产业能动性;推动语言服务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度渗透,实现纵深发展。
在“翻译服务业标准化服务及应用”分论坛的案例分享环节,中译语通语言事业群营销中心总监宋伟铭与参会代表分享了《翻译服务规范》在规范业务操作、培养和影响客户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译语通在语言服务实务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背景下的国标适用范围的发展框架建议。在“翻译技术发展与应用”分论坛中,中译语通本地化事业部总监史四美从语言科技驱动行业融合的角度,系统介绍了翻译业务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并对中译语通自主研发的YeeKit平台进行了介绍,展现出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号召业界同仁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此外,产品经理宋雨衡,从技术创新、大数据应用、商业模式等多元化视角,对“译云”语言科技与“译见”大数据生态体系中的产品及平台级服务进行了详细介绍。(译云微信公众号)
“2017 当代语言学前沿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2017 当代语言学前沿论坛——语言、认知与心灵”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多个高校的70余位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就当今语言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长郑承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周长银以及学报全体编辑人员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上,我国语言学界的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袁毓林先生做主题发言表示,语言学家应该把语言置于人类进化与生存的现实境况下,来思考语言的设计原理和运作机制,从而对语言的结构方式和功能效用有更加切实的了解,进而开辟一种更具人文主义情怀的语言学研究进路。
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张亚旭副教授就“汉语句法与语义、话语语境相互作用的性质:来自事件相关脑电位的证据”做了主题发言。他的发言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探讨了汉语实时语言理解过程中,基于词类的短语结构建构与语义、话语指代加工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讨论了汉语句法与语义、话语语境相互作用的性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周长银做了主题为“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眼动研究”的发言。他认为,汉语关系从句呈现主语位置加工优势和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实验支持平行功能假说、视角转换假说、结构距离假说、基于相似性的干扰假说以及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理论,不支持线性距离假说、局部依存理论和典型语序理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编辑: 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