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行榜”引发的讨论
时间:2017/9/19 来源:网络 浏览:4248
关于“中国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行榜”(2017)的一点质疑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李长栓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李长栓
前两天北大博雅翻译文化沙龙等单位发布了“中国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行榜”,邀请我参加。看到屏幕上宣布的结果,我感到甚为惊讶:北外名列第七。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结果是如何出来的。回去看了排行榜的指标体系,我感到似曾相识:好像几个月前王继辉老师请我填写过一个网上调查问卷。打开王老师给的微信链接,一对照,内容果然一样。这个举足轻重的排行榜,竟然是由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决定的!
(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问卷。)
当时接到王老师的请求,我毫不犹豫地予以配合。王老师是我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没有不帮忙的道理。时不时有学生写论文,自己都帮忙填写,何况是老朋友?
但问卷要求的数据,有的我不知道,于是请办公室教学秘书张阳帮忙填写。以下是当时的对话:
万万没想到,就是这随便一填,竟然决定了北外的命运!
我不知道组织这次问卷调查的单位是否知道问卷的目的(我怀疑他们知道。真的!)。如果我知道目的,我会尽力把实际情况都反映过去,而且会提醒王老师,北外的 MTI 教育并没有整合,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非通用语种各系,都有自己的 MTI 项目。如果说高翻的科研能力弱一些,其他单位可以弥补。当然,我现在仍不知道王老师这份调查,是否也发给了北外其他单位。也许里面反映的是全校的情况。
排行榜发布后,引起了热议,有不少质疑之声。一个微信群中,提及网络发布被删除,但并非是收回结果,而是因为里面几位专家的名字写错了,包括把“李长栓”写成了“李长铨(quán)”。看到这个我并没有多想,工作人员失误,改过就好。
但与同事的一次对话,让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是“评委”,是评委就等于承认结果!但我不记得有谁请我做评委。与王继辉相关的,只记得王老师约我给《译界》写一篇文章,还有他的工作人员请我为《译界》作匿名评审。我都答应了。但似乎没有人请我做这个排行榜的评委。查遍了邮件和微信往来,确实没有人请我做这个评委。
我想起了“揭榜”当天我在北大会场领到的一份证书。翻开一看,啊,你不是评委是什么?
是的,英文的聘书。没有中文。会议宣布颁发证书之前,正好有人找我,所以没有听到相关介绍。只听到叫人上台领证,我心里想:会不会有我的?正在疑惑,猛然听到自己的名字,便屁颠屁颠地走上台去。回来发现名字是错的,经工作人员协助换到了自己的。但没有仔细看上面的内容(因为是英文,扫一眼还不足以理解)。今天竟然发现这是聘书!
其实有无聘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过这件事,也没有人请我参与什么活动。这么大一件事,中间一定会有很多沟通。但我都不知道。
所以,我严正声明:本人和这次评选没有关系。除了出于好心帮着王老师填了一份问卷。
其实在填写问卷的时候,尽管我不知道问卷目的,但有些问题,显然无法反映实际情况,比如说,“贵校 MTI 专任教师的占比为”设置四个选项:“不足 15%,15% 以上,20% 以上,25% 以上”。但高翻学院的情况是,我们全部为专任教师。因为我们的老师各个都是专业译员,不需要外聘企业人员做老师。所以,只能填写 25% 以上。当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专任教师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当时还向王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但也没有正面答复:
与此相关,这道题是关于兼职教师的比例,我只能填写不足 10%(当然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如果我知道是越多越好,我会把我的助教都算进去。我们没有聘请 MTI “兼职教师”,但我有几十个助教在志愿帮我批改作业。他们都是往届毕业生,都在教学或翻译岗位工作。但学校没有给他们“兼职教师”的名号。
还有一道题,看学生学习期间翻译了多少东西:
学习翻译当然需要练习。但并非做练习越多越好。如果一周要求做一万字,肯定没有时间查证、没时间思考,翻译质量一定不会高。北外高翻培养翻译是精雕细刻。我们的学生平均每次练习量不到 1000 字,一年 32 次作业,加起来最多才三万字。所以我只能选一万以上(现在看来,这样选是不利的)。
尽管练习量小,但学生每次作业要花几十个小时,有些同学一份作业的脚注就写二三十页。速度问题,不是老师关注的问题。老师只关注质量。将来某个领域熟悉了,自然会提高速度。将来如果时间紧,没时间调查,降低质量就会提高速度。但降低质量不需要老师培养,不得已时自然就会。
顺便指出:我们的学生没有专门实习时间。要实习,到假期。平时作业还忙不过来,也没多少时间在外边接活。我们也不鼓励学生没学好就去外边坑蒙拐骗。即使有实习,我们也不统计翻译了多少。因为数量不是衡量指标。
再说了,有些实习单位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做翻译。而是要求学生去打杂。这些实习毫无意义。我们确有学生去实习,但都是真正用得着翻译的地方:联合国中文处、农业部翻译中心、北京市外办翻译中心等重要的翻译机构。
如果我知道填多了好,肯定把学生实习中翻译的数量也填上去。
记得多年前王继辉老师曾经告诉我,北大学生写论文,要先翻译五万字,然后写五千字总结。我当时就说:翻译越多,可写的越少,因为没有过脑子。如果认认真真去翻译一千个字,说不定能写出两万字。
还有一道题是:
与笔译一样,如果还没有学成就进入市场,是对学生不负责、对客户不负责。我们的学生偶尔请假出去做会,但这不是我们鼓励的。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不是出去工作。
这道题是:
我不知道和外国合作培养是给自己贴金还是掉价。如果学生在本校已经能够得到最专业的翻译训练,为什么还要到国外?把学生送到国外,是不自信吗?
还有开课多少:
是开很多杂七杂八的课分散学生精力好,还是集中精力把翻译基本功打好?翻译就是个理念:看不懂不要下笔,不懂意思不要乱说。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调查研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学生将来可以做任何领域的翻译。不必开设那么多所谓的专业翻译课。请问:这些专业翻译课是讲翻译技巧还是讲专业知识?如果讲翻译技巧,不同专业有多大不同?我做了几十年翻译,各专业所用的思维方式、调查研究方法都是一样的。如果讲专业知识,何不让学生选修几门专业课?
还有翻译技术的使用:
口译实验室对翻译起什么作用?译训班的老前辈,就是一台公用的录音机,照样可以练出同传。笔译实验室,更是坑爹的东西。不是没有一点用处。将来工作中有需要,到时候学一下就行。说实话,操作一个翻译软件,现在的孩子,俩小时就学会了。花国家那么多钱,买了设备软件放在那里,都是浪费。有的学校用笔译实验室接项目。而哪个项目都是时间紧迫。在时间紧迫的情况,如何做到精雕细琢,我存在严重的疑问。
最后,关于教师科研和项目方面的调查,我的疑问是:天天忙于申请项目、报销开支、发表文章的老师,到底还剩下多少时间来教书?我不是说科研对教学没有作用。相反,与培养高级翻译人才相关的研究,对教学有很大促进。但如果科研本身成为目的,对学生来说未必是福音。
好了。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就是感到此次排名很不专业,理念错误、方法不当、做法轻率。对结果的评价,总结起来两个字:呵呵!
王老师:以后我再也不给你填写问卷了!
作者:李长栓
文章摘自北外高翻GSTI校友微信公众号
我挺质疑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名
施少
施少
质疑1、自己给自己评(运动员当裁判员);好的,我一直想自封51找翻译是全宇宙第一的公众号,就这么定了。
质疑2、很水的指标体系;实习基地与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数(占比15%)(谁都知道这就是一个挂个牌子的运动,不少翻译公司挂了一堆,然后呢?你也得有地方让学生坐的下,翻译公司都挺精打细算..)。
还比如:专用口/笔译实验室(含软件)的数量(占比5%),首先这是炫富运动吗?其次,软件投入多学生就好吗?(一所学校的软件投入都在百万级以上,各种浪费让人心疼)我至少聘请过排行榜中10所学校以上的学生当实习生,CAT工具,最常用的trados基本操作让人堪忧。不过,我不怪他们,因为即便如翻译公司也是利益驱动,如果CAT工具不能给学生带来价值,不会正常。
还有,学生在校期间笔译翻译量,我一直挺纳闷这个字数如何统计的?一定要初译吗?翻译法律文件,跟翻译普通生活对话,字数统计方式一样吗?本身就是不合理硬性指标。我的实习生一直想做初译,我又是多麽希望你们可以做初译!!可是难度高的文件,确实不是一开始就可以接手的,我一直建议他们从校对做起,先看看人家怎么翻的,老司机如何开车,如何发现他们再翻译中存在的一些低级失误,揪出来,比如数字错误,明显漏译,从这些入手。
以下为本次排名所依据的标准:
质疑3、搞排行榜的初衷;非得分个三六九等,本来名校就容易让人用来挂名头混个硕士,当今的学生跟整个社会同步,一样的功利,而非名校MTI招生都还是个问题,相煎何太急。名校你们继续闷声发财,生源广进就好了,弄个排行榜,到时候让非名校只能靠调剂招生,看着挺难受,何苦。再者,如此排行榜无非是制造矛盾的导火索,别无他用。
质疑4、发布机构的评选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当然,这几家机构都是一等一的值得让人尊敬的机构,但是,这几家机构一下子要从全国220所MTI开设院校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请问评选工作过程是否细致入微合理妥当?是否实地走访,还是用预估评选?在没有任何经费授予的情况下,如此繁重的评选工作是如何实现的?
质疑5、为什么北外、上外不能是前三?这只是一个对排名顺序的质疑打一个比方,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排名顺序的敲定是一件十分模棱两可的事情。充满了草率,功利,不理智。
建议:
1、不搞排名,多做优势互补的事情,比如互开网络直播课程,或线下学生的交流等方式进行教育资源分享。不一定非得跟国外合作,国内合作还没做的不是很好。
2、结合不同地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形成有专业特长语言服务能力的MTI教学分布,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建议形成的是各有所长,你可以是生物医药、他可以是金融、财经、法律,我可以是机械翻译领域MTI教育的特长学校。形成真正的服务能力,与真实的产业需求对接。
3、MTI 教学开会多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语言服务企业或最终用人单位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与,企业兼职教师注重教学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少设置一些对教学无用的人为紧箍咒,(比如非得设置一定要企业员工多少人的总经理,请问,一家多年来都在做低端品质翻译公司的企业的总经理可能管着上百人,但常年混迹于各种社交圈喝酒陪客拉单子,跟一家不到10人的小而美且实战经验丰富,专门服务于欧美一流翻译公司的实战型总经理,请哪位?)少请一个稿子可以讲一年的所谓专家,浪费生命。少开会,但要精,当然,如果你们认为开会就是你们的生活方式,那开吧!
4、教口译的老师,自己一定要有实战经验,一定要还是一线,或离开一线不超过一年的老师。同理,教笔译的老师,自己也得有一定的笔译翻译量。如果是一位长期翻译文学的老师来教特定专业领域翻译的课程,比如法律、生物医药,似乎也是挺滑稽。
(在实战方面,其实不少老师目前已经做的非常好,记得在一次沙龙活动中,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师提及,她会去收集学校里其他专业的图纸模型纸板回来(可以用来拼接成各种建筑物,或实际器具的模型图纸),让同学们重新书写拼装流程的操作手册来锻炼技术写作的能力,最后同学们通过自己写的手册,拼装出各种模型,在操作中不断的改进自己书写的操作手册流程,使其更具操作性,作为企业方代表,我们非常希望这样的课程越多越好。)
5、做好“根”的培养,比如契约精神,基础素质,如耐心、细心等。
十年了,MTI到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外资企业更好的在华经营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许这些更应该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思,另一方面也是对本专业进行一次非常正面的宣传,可能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成功的教学案例、学生成长故事、或为这个专业辛苦付出的老师工作事迹等。
我们需要活生生的东西,排名榜,你真的out了!
作者:施少
文章摘自51找翻译微信公众号
对 MTI 榜单说“不”
匠匠
匠匠
前几天有一份中国高校MTI榜单刺激了大家情绪,译匠以翻译硕士哪家强?为题进行了转载,但是今天回看发现已经被源发布机构的公众号平台删除了这份榜单,不过不是因为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质疑,而是误写了几位专家的名字,在后续的声明中还提到,本榜单不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官方发布。
感谢各位专家为排榜付出的辛勤劳动,但是我们今天要对这份榜单说“不”,并针对问题做一些批评。
不理性:这是一份各大高校联合自评且刷存在感的榜单,讲的似乎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广外、北语虽然实力还不错,两所院校非985,非211,一跃排到了前三,瞬间燃起了这两家院校小伙伴的热情,所以在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两家院校的转发,还有一跃超过北外的“我厦”、“我人”的厦大和人大,也是点燃了情绪,积极转发并附上母校简写!这种情绪化的制造,让这篇文章收获了大量点击,在评论区也有很多富有怀疑精神的质疑。而北外这次掉队一下被挤到第七名,作为一家培养了很多知名译者的老牌专业外语院校,再看看评委区北外李长栓老师名列其中,栓哥作为倡导学以致用并亲身力行实践的一位知名老师,号称“北李”,心里不知道啥滋味?开完一趟会,北外一夜之间掉到这么后的名次,心疼栓哥三秒。
不客观:依托一个职业翻译交流大会平台,请各大高校和高校关系较好的公司来助阵,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家源于北大的职业翻译交流大会平台本身就没有很强的职业翻译特色,举办的大会也都是依托高校,嘉宾发言和分享也都是以高校教授为主,其特色更多的是高校层面的翻译交流,而且口笔译侧重中明显偏重笔译交流。而这次请各大MTI来自评,绝大多数评委都是高校老师,很难比较客观且全面地评估出真实情况。
不谦虚:报告很自信地宣告,本次统计数据显示,排名进入全国前10位的高校可以认为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翻译专业硕士学科,进入全国前25位可以认为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翻译专业硕士学科,进入前50位可以认为是具有国内高水平的翻译专业硕士学科。从下面的这几所院校来看,有的固然是比较知名的,比如上外的CI专业被AIIC认可,培养模式在国内还是不错的,但是要放眼全球,与蒙特雷、巴斯、纽卡等顶尖院校比肩,个人认为还是要谦虚一点,要知道谦虚才能使人进步哦。
不科学:这也是诟病最多的一个方面。在量表制作过程中,很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系统的指标,经由人心很多都变成了假的面子工程。从量表设计的角度看,这份指标体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中国高校圈务虚多而务实少,发表SSCI/CSCI的渠道很多,出版译著的路子很广,评课题请客吃饭现象严重,翻译字数、出场场次的量化很好凑合,实习基地数量无非多挂几个牌子,口笔译实训室确实不少,但是使用率又有多少呢?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北美口译夏令营,有位三四线城市的老师直言现在一所三四线城市的普通院校(甚至未在榜单中)都购置了同传实验室,但是使用率几乎为零。这种量化不明确的指标,只会让人心败坏,变得更加虚假,让广大院校热衷面子工程。
不权威:正如该榜单的后续声明中提到的那样,本榜单不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官方发布。也不是知名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的。公司企业家领域有财富榜单,胡润榜单,语言服务有CSA榜单,都是比较权威或者没有利益冲突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的。如果真要弄榜单,让官方或者第三方机构来弄。高校老师少参加一些会议,乖乖回去练习口笔译技能,职业交流大会多请一些一线的译者来讲干货,想必行业气象会焕然一新。
我个人曾经在北美时候与同行学员(身份是一线青年翻译教师)探讨过“中国翻译教育和行业”这个大问题,他表示,在高校教育层面,国家政策在实践教学方面将会下大力气整改,更清楚来自一线译者和普通学生对学习的实际需求,他希望可以在自己管的几个班里进行翻译实践教学并且已经做了一些不错的尝试,还准备在北美期间做的实践教学模式带入课堂。
自上而下来看,国家权威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高校的问题所在,在整肃人心世风上的举措迟早有一天会在高校落地的,高校应该早早思变,把务虚变成务实,少开会多参与社会实践,具体到MTI这个领域,要多多体会实践性教学的真谛,不光学生实践性教学,老师也要打磨自己,在实践性教学中接受历练。如果高校一时间很难找到一线的老师,可以尝试与译匠合作,我们会为广大推荐国内外的一线的实战翻译人士,涵盖金融财经、法律法庭、医疗生化、汽车交通、能源石化、时尚设计等各领域各行各业的同传、交传、笔译、翻译技术人士,他们的实战水平甩很多高校老师几条街。
自下而上来看,市场的需求是不会骗人的,信息时代,在校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是什么?翻译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和各行各业结合,没有国际化的视野,是很难走远的。这点在译匠先前的诸多文章中,已经多次强调。
MTI十年历程,不能否认其功绩,广大高校也通过这个项目赚了不少钱,但是十年时间并没有换来实质性的变革,而现在就是机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压力都为高校MTI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愿意与高校一起为这种变革提供一些市场化的方案(没错,我们还提供实际方案),欢迎高校界的实干家合作交流。
作者:匠匠
文章摘自译匠微信公众号
(编辑: xu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