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示语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外语使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与担当。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对外语的需求不断扩大,以公示语翻译为代表的对外传播翻译活动正是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响应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具体表现,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公示语翻译错误仍时有出现。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示语误译影响语言服务功能。目前,不规范不准确的公示语时有出现,错误译文会误导受众,有的“神翻译”更是贻笑大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错误包括:信息传递不准确,不符合习惯用法,机械硬译,拼写、格式和语法错误,一名多译等。二是翻译行业的规范管理不足。调研发现,一些单位重视在英文公共标识数量方面的投入,却忽略了其质量保证,对于公示语翻译错误这类看似无伤大雅的问题,或是认识不足,或是重视不够。公示语翻译缺乏统一规范和审查制度,部门之间往往是各自为政。即便有公示语翻译错误被指出来,也少有及时跟进改正。此外,翻译行业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使得许多不具备资质的翻译从业机构打着“专业翻译公司”的幌子,雇佣一批不合格的从业人员,扰乱翻译市场秩序。三是国家标准宣传需加大力度。调查发现,有近80%的受访者对公示语翻译关心不足。面对身边存在翻译错误的公示语,大部分人往往是熟视无睹,即便少数人注意到其中问题,但亦听之任之。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知晓度低。今年6月《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发布,才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公示语翻译不仅仅是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其还以特殊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作用。做好公示语翻译规范工作,推广公示语翻译标准不仅为广大外籍人士的在华活动提供更多便利性的支持,方便其融入中国社会,维护好我国礼仪之邦的文明大国形象,更能显示出我国对全球化的理解与包容。
公示语翻译更具有国家形象塑造功能,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已成为大势所趋,公共外交视域下的国际公关主要包括文化交流和形象展示。公示语翻译因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有利于国际公众的双向交流,易为受众接受,因而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公示语翻译还关系到中国文化传播,那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翻译,无不在彰显着我们的理念,传播着我们的文化。尤其是当下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其基本理念就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关系到我们能否构建一个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与目标受众做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公示语翻译应该提高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高度予以重视,从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和国家形象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审视。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我国公示语翻译水平。
一是建立专门审定委员会。政府部门应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组建联席会议机制,聘请公示语翻译方面的权威专家成立审定委员会,对译文进行把关审定,凡是有单位需要将公共标识翻译成英语或者其他外文的,必须提交该机构进行审定。审定委员会还可以不定期走访考察公示语译文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力求发现一个整改一个。二是强化行业监管。在公示语翻译质量整改规范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监管作用,严格把控翻译市场准入原则,实行资格认证。对未取得相关资质的翻译公司,或取消其公示语翻译的资格。对于译者,应关注提高其翻译职业道德和素养,使其对公示语翻译抱有敬畏之心,严格遵循公示语翻译的原则。
(编辑: xu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