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红:管窥今日法国翻译研究
翻译活动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和七星诗社诗人翻译了大量古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许多译者在这一过程中对翻译活动进行了思考,写出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翻译理论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艾蒂安·多莱的《论佳译之方法》。尽管文艺复兴之后,法国学者始终没有停止对翻译的思考,但与其他国家一样,学科意义上的翻译学(traductologie),在法国也诞生于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进入21世纪后更是发生了数量上的飞跃。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来看,21世纪前十五年出版的与“翻译”相关的图书有八百多本,超过了过去所有时代的总和。
法国翻译家、哲学家让-勒内·拉德米拉尔对法国翻译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拉德米拉尔几乎与加拿大学者布里安·哈里斯同时使用了“traductologie”一词,以之指代一切围绕翻译活动的科学研究,同时他还在巴黎第十大学开设翻译学课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德米拉尔又为《语言》《法语》《美学杂志》等多本重要学术期刊组织了翻译研究专号,令翻译研究受到学界更多关注。
有关当代法国翻译学理论流派及其研究特色,翻译家、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许钧在《当代法国翻译理论》中已有详尽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仅结合近期法国翻译研究著作出版、翻译教学、翻译研讨会及其他活动状况,来简要谈谈当前法国翻译研究的特点。
研究内容全面丰富
从内容看,法国翻译研究涉及语内、语际、符际翻译,涵盖翻译史研究、翻译本体研究、应用翻译研究、翻译批评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研究、译介研究等多个方面。
与其他国家一样,法国从事翻译研究的人员多分布在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重镇包括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IT)和巴黎第三大学,知名翻译理论家米歇尔·巴拉尔曾经任教的阿尔多瓦大学及该大学的出版社,拉德米拉尔曾任教的巴黎第十大学和高等翻译精英学校(ISIT),伊夫·舍夫海勒和让-伊夫·马松所在的巴黎第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巴黎东方语言学院,等等。不同院校与机构的研究侧重各有不同,例如,作为法国释意派理论发源地的巴黎高等翻译学院,其研究偏重翻译教学和实践,由巴拉尔设立、担任主编并在阿尔多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译学”丛书偏重理论探索,而巴黎第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更偏重翻译史研究。
既独立于高校又与其紧密合作的各大翻译协会也是推动法国翻译学发展的活跃力量。例如成员数全法最多的法国译者学会(SFT)定期出版图书,拥有自己的杂志《翻译》,为广大业者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开辟了场所。成立于2005年的法国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学会(SEPTET),尽管成立时间短但非常活跃,已多次成功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其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伊夫·博纳富瓦、皮埃尔·卡迪欧、拉德米拉尔、让·德利勒、劳伦斯·韦奴蒂等知名学者。该学会也拥有自己的会刊《从词语到行动》,该刊物侧重翻译理论探讨,目前已出版“翻译与语言哲学”、“拉德米拉尔:永无止境的探索”、“翻译的认识论时代”等多期专刊,可以说已成为法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风向标。
理论依据多来自其他学科
法国翻译研究向其他学科借鉴了很多理论与方法,包括早期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借用,以及之后从哲学、诗学、修辞学、比较文学、社会学等视角观照翻译活动,都对法国翻译研究有所助益。除了在巴黎高等翻译学院从教的研究者,其他翻译研究者往往也是其他学科的专家,例如乔治·穆南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瓦莱利·拉博、亨利·梅肖尼克等同时是诗人和诗学研究者,安托万·贝尔曼、保尔·利科、芭芭拉·卡森甚至拉德米拉尔本人都从事哲学研究,舍夫海勒、马松都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等等。
拉德米拉尔认为,法国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来自其他学科,主要是因为法国翻译学产生于其他人文学科已经相当成熟的时期。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他学科对翻译的收归。仅以20世纪法国翻译理论研究的三位杰出代表为例:穆南曾在《翻译的理论问题》中提出翻译研究应该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梅肖尼克在《诗学II:写作认识论与翻译诗学》中提出翻译研究应该被包括在诗学中,而贝尔曼也在《翻译批评:约翰·邓恩》中表示翻译批评属于“大写的批评”。
进入21世纪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思考符际翻译概念提供了大量实例,本来应当能拓宽翻译研究领域,但这个广阔的领域在法国很快被叙事学研究者占据,成为“媒体间性研究”的内容。或许正是因为学者们习惯在各自的领域内思考翻译问题,因此,尽管20世纪以来法国翻译研究成果颇丰,但由于缺乏一个有凝聚力的学术共同体的推动,翻译学在法国始终算不上“显学”,拉德米拉尔甚至直言,相比其他人文学科,翻译学在法国只能算是一个次要的学科。
保持跨文化的独有步调
但学科地位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正如上文所言,翻译活动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很多思想家思考的对象。那些世界级的大师们,包括巴迪欧、布朗肖、德勒兹、德里达、利科等都谈论过翻译。翻译在法国学者心中的特殊地位应该说是由法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
从历史上看,一方面,法语摆脱方言地位,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以法语写就的民族文学获得发展,翻译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各国居民在不同国家之间迁移的便利,法国作为历史上曾经的“文学的世界共和国”和殖民者,这些都令法国本土成为一个种族、语言、文化多元的国家。因此,对民族身份的探究很难撇开对翻译的思考,而对本国历史、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本身就具有跨文化维度。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版的法国翻译研究著作中频繁出现的两大主题,一是中世纪以来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史,二是多语、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鉴于翻译的特殊地位,相信它很难消失于法国学者的视野中。
总的来说,法国的翻译研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调,在了解国际研究动态的同时,始终与各种“转向”和热门话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法国近几十年的翻译研究也不存在明显的“范式”转变,或者说新范式对旧范式的替代。翻译研究领域始终是多种理论与方法并存,在解决问题、启发思考的同时,稳步推动着法国翻译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语系)
(编辑: xu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