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翻译职业研讨会召开:培养"大翻译"领域人才
10月14日到16日,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信息时代翻译职业与翻译伦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探讨在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翻译职业的再定位,以及翻译伦理的与时俱进问题。
目前,翻译领域有三大突出矛盾:翻译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翻译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翻译职业发展与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三大矛盾需要翻译人才培养单位负责人、翻译从业者、和翻译研究者共同探讨。
研讨会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李长栓、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钟勇、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秦潞山等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译者的角色定位和翻译伦理问题”、“自由翻译职业与翻译职业道德”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李长栓教授认为,译者作为沟通者,在理解上应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应表达作者清楚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文进行取舍。举例说明译者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与作者共同服务于国家、社会、企业的整体目标,与作者地位平等。译者不是盲目忠实于作者的文字。忠实于作者的意图是最大限度的忠实。翻译不仅是文字转换,而是一种写作形式。译者要把译文视为自己的创作,对每个字负责。北京外国语大学彭萍教授表示,在翻译实践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译者,从伦理角度审视译者的方方面面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然要求,翻译实践中应该重视伦理与翻译的目的或动机、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翻译专业更应当以职业为导向,提升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专业化,”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MIT教育中心主任郭庆说,“将来我们的翻译教学会更多地打破狭义的翻译概念,从单纯的文字翻译扩展到翻译信息服务的层面。”
据了解,目前东大外国语学院已经在筹建技术传播课程,课程将打造技术专业支撑的文理兼容的翻译教学新模式,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大翻译”人才。
(编辑: xu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