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翻译作用 促进文化交流
一国有一国的语言,而各国的语言又都具有不同的魅力,正如西方谚语云:“造化西班牙语是与上帝对话的,法语是与国王讲话的,意大利语是与恋人私语的。”而英语也是魅力无穷的,歌德曾说自己读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就像盲人忽然恢复了视力一样。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亦曾经写道:“俄语本身蕴含着西班牙语的华美、法语的铿锵、德语的洪亮、意大利语的温柔,就其表现力来说还有希腊语与拉丁语的那种出乎预料的丰富多彩和震撼人心的简洁。”而在形容中文的魅力时,陈寅恪说得更绝妙:“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语言之所以魅力无穷,那是因为哲学有哲学的语言,科学有科学的语言,文学有文学的语言,音乐有音乐的语言,日常生活也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既有区别但又无时不在进行着言之有物的对话。
在古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民语言互不相通,当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相遇时,往往会通过手势和肢体语言自发地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人们慢慢地开始了力所能及的语言交流和有限度的合作,再到后来,随着一批智者的逐渐出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合作也开始了,为了使这种合作能够顺利进行,那些翻译家们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带一路”建设语言障碍突显
好的翻译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我们当今的时代所亟须的。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为了更好地保障其实施,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翻译队伍。因为拥有高素质的翻译队伍不仅有助于切实推动我国经典作品的对外译介工作,使外国读者能够在阅读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也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使用多种不同语言的国家与我国开展文化交流,加深人民间的互相理解和情谊。
那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语言分布状况如何呢?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欧亚大陆地区,以彼得·萨维茨基和尼古拉·特鲁别茨柯依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欧亚主义理论的创建者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浑然一体的独特的文化世界。在这一地区生活有属于乌拉尔语系的芬兰族和萨莫耶德人,主要包括爱沙尼亚人、卡累利阿人、芬兰人和分布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及西伯利亚西北部的萨莫耶德人;属于斯拉夫语系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属于突厥语系的土耳其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等;使用蒙语的蒙古族、俄罗斯卡尔梅克人和布里亚特人以及使用满语的中国满族和已经全部俄罗斯化的纳奈人和通古斯人等。此外,还涉及使用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语言的人群。
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我们也可看到当地普遍存在着语言种类繁多,官方语言与民间语言并存的现象。在东南亚这样一个地域范围有限的区域,容纳着如此众多的语言和方言,而且这些语言和方言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可以说构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语言博物馆”。
以东盟为例,其成员国在语言方面均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国家在官方语言方面,不仅都具有多语并存的特色,而且都与英语和汉语存在一定的联系,吸收了一定数量的外来词汇。东盟10国中,每个国家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印尼、柬埔寨、泰国有三种官方语言,越南、文莱、老挝有两种官方语言。
“一带一路”沿线有如此丰富的语言资源,以及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各民族文化,正迫切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多语种翻译人才,助力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编辑: xueqi)